理学院教师周安娃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十大创新成果”
为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进一步树立博士后创新典范,扩大博士后创新支持计划的品牌影响力,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开展了“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创新成果遴选工作。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全国343名博士后创新计划项目受资助人员提交了成果,我校理学院数学系周安娃博士提交成果“Tensor eigenvalu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入选“2020
2020.12.14
材料学院高性能钢铁材料团队廉心桐在《中国冶金报》发表文章:钢材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
“铁器自从3500年前进入人类社会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今天的钢铁材料与20年前的钢铁材料已经大不相同了。”11月27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廉心桐在2020(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大会上演讲表示,她认为钢材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绿色是钢材发展的方向,并在会上介绍了钢铁新材料——稀土耐蚀普碳钢和含银抗菌毒钢铁材料。稀土耐蚀钢为绿色发展添方向钢铁产品量大面广,2019年全国粗钢产量近十亿
2020.12.11
理学院任伟教授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ICQMS)、理学院物理系任伟教授团队在二维材料的多铁物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通过基于量子力学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实现二维多铁材料磁电耦合效应新的物理机制。论文以“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in multiferroic bilayer VS2”为题发表于物理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图1 双层1T’相WTe2铁电反转路径及差分电荷密度图 图2 二维多铁...
2020.12.09
我校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庄晓强在Nanoscale上发表封面论文
我校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硕士生庄晓强等撰写的学术论文《Partial sodiation induced laminate structure and high cycling stability of black phosphorou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著名期刊《Nanoscale》上发表,并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论文主要研究了黑鳞(BP)作为钠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该工作通过原位TEM研究了黑鳞钠化反应前端的扩散条纹,观测到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薄片片层交替排...
2020.12.09
2020年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共建单位联合会议召开
12月5日,2020年度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共建单位联合会议在上海电力大学科技园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庄松林院士、副主任上海电力大学原校长曹家麟教授,以及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席裕庚教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正高工、华东理工大学顾幸生教授、同济大学张浩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马世伟教授、华东电力设计院黄慧雄正高工、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史哲烽高工(代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