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电影学院马可穆勒教授与滕俊杰导演参与策展的意大利新锐导演交流周活动拉开帷幕,活动首站意大利金牌制片人马里奥·吉亚纳尼(《我的天才女友》《还有明天》)来到学院,在何小青院长的陪同下参访上海电影学院。



活动一:制片人马里奥解密全球爆款逻辑

随后,马里奥·吉亚纳尼来到大师交流班,以《还有明天》为例,分享了他二十余年的制片经验。作为意大利影史票房最高的独立影片制片人,马里奥强调:“一句话讲不清的故事不是好项目,但好故事需兼顾表达欲与观众兴趣。”他更以《年轻的教宗》为例,剖析了“本土故事国际转化”的黄金法则——“保留文化基因,而非盲目迎合”。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甚至席地而坐。马里奥鼓励青年创作者:“电影需给观众带来希望,哪怕是在想象的空间里”。他透露,《还有明天》虽讲述意大利女性故事,但因其普世的人性思考引发全球共鸣,印证了“文化差异不是障碍,而是灵感的催化剂”。

活动二:新锐导演圆桌会:跨文化创作的共鸣与碰撞
三位导演玛格丽塔·维卡里奥(《荣归主颂》)、菲利波·巴尔巴加洛(《蓝色夏日情》)、米拉德·唐希尔(《随时,随地》)与我校师生展开深度对话:

在交流中,玛格丽塔·维卡里奥更加关注女性叙事,作品融合音乐与历史,强调“陌生化视角”对创作的启发。

米拉德·唐希尔是伊朗裔导演,擅长社会现实题材,在同学提问观众对创作影响这一问题上认为“真诚表达可超越文化隔阂”。

偏好青春成长题材的菲利波·巴尔巴加洛, 和在场同学有着同样的电影教育背景,《蓝色夏日情》作为其毕业设计作品,为同学们带来了更多亲切的经验分享。

本届意大利电影交流周圆满落幕,我院参与及策划两场展映与两场大师讲坛,为逾四百名师生呈现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光影盛宴。同学们不仅零距离领略意大利新锐导演的影像艺术魅力,更通过与导演们的深度对话,拓展了国际艺术视野。特别感谢滕俊杰导演以卓越的专业指导搭建中意文化交流桥梁,同时向马可教授持续推动文化互鉴的倾情奉献致以崇高敬意。最后,向全程参与陪同的我院志愿者同学表达诚挚谢忱。



那些映后争相提问的手臂、
大师班席地而坐的身影、
雨中奔赴文化体验的执着,
共同绘就了这个春天最动人的创作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