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6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力学与工程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丁珏,钱伟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青松,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系系主任杨小权带领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钱伟长学院两院近50名师生来到亚洲最大风洞群所在地中国科技城——绵阳进行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追寻那些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的足迹,探访这些充满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场所,重温他们早年的人生经历和科研历程,更加深刻地体会科学家们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理念,以及他们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23日下午,两院师生前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新区,与当地的研究人员在会场开展了暑期实践座谈交流会议。会上,气动中心代表热烈欢迎了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师生的到来,并表示希望加深与学校的合作联系,欢迎同学们来到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实习工作。大家共同观看了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宣传视频,低速所相关老师介绍了气动声学团队研究情况、杨小权老师介绍了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科研情况、沈青松老师介绍了钱伟长学院的基本情况。会议中,杨小权老师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希望之后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合作等教育培养方式,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体悟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会议结束,由丁珏副书记和沈青松副书记代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向低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赠送纪念品。
会议结束之后,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师生参观了部分风洞,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被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场景所震撼。在这里,科学家们通过精确的实验数据,不断优化飞行器的设计,确保每一次飞行任务的成功。风洞实验室的每一次实验,都是对科学家们智慧和勇气的考验,也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一次次提升。新风洞的先进科技展现的是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也反映出科研工作者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4日上午,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深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师生们来到了位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老区的风洞。这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故事的地方,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艰辛。老区风洞不仅是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更是无数科学家智慧与汗水的见证。走进风洞,仿佛能听到那些年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讨论声和风机声。这里曾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每一次的风洞实验,研究者倾注了满腔的工作热情与不懈的努力,凝聚着对科学的崇高追求与对国家的坚定忠诚。
在这里,师生们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风洞的工作原理,更能感受到那些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面对着巨大的科研难题,艰苦的环境,依然坚持创新,不断突破,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24日下午,伴随着大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师生前往汶川地震纪念馆,虽然因为灾害天气原因景区不对外开放,但是在雨中,我们乘车途径汶川县城旧址,路过一栋栋在地震中坍塌的楼房,心情也沉重起来,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虽然我们无法进入纪念馆,但雨中的汶川县城旧址同样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同学们在雨中静默,思考着生命的价值和社会责任。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明白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呵护自然,用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5日上午,大巴车带领团队来到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地标——两弹城。两弹城,作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基地,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这里,不仅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更是科学家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飞跃,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精神的体现。走进两弹城,在讲解员对过往历史的叙述下,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朱光亚等等著名科学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够听到他们夜以继日工作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师生们被这里的历史和科学家们的故事深深打动。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种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也促使同学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科技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思想洗礼和精神之旅。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师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两弹一星工程的辉煌成就,更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些为国家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的伟大精神。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当以科学家们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学术和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撰稿:丁宁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