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月20日,应刘昌胜校长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卫教授在乐乎新楼学海厅为我校师生作“创新驱动发展与有组织的科研”专题报告。本次会议由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承办,学校科研管理部、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钱伟长学院等兄弟院系150余名师生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作为本场报告主持人,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校长张建华教授代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向杨卫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她介绍了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重大需求为导向所取得的成果,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积极布局“五五战略”,着力打造新质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创新与服务能级。报告中,杨卫院士通过四个阶段——效率驱动、开放促进、高新技术引领及颠覆性变革,深入解读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及其影响,着重指出了创新环境下,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三者融合的至关重要性。他以时间脉络,叙述了中国由产业升级到科技进步、教育提升、人才汇聚,最终开启领导力增强的崛起轨迹,展望了中国迈向科技强国未来的几个关键里程碑。
杨卫院士特别强调,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互促共进的“三螺旋”新生态,是当前发展的新布局:首先,教育领域需内外并举,内部追求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外部推进“双一流”建设,搭建国际化教育交流平台。其次,科技领域需内外循环联动,内部聚焦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打通从基础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链路;外部积极参与全球知识共创,引领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最后,人才发展需要成为贯穿教育科技的纵向轴线,同时在各领域间横向联结,促进整体提升。
杨卫院士谈到,高等教育机构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具体分为四种模式:大规模孕育型,适用于大型科学设施及国际合作;团队攻坚型,符合以技术科学为导向的重大项目需求,中国独特的“总师总指挥”体系能有效推动此类项目;跨领域协同型,要求多学科平台支持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全程接力型,涉及从原始创新到产品市场化,乃至全球市场占有的全过程接力。杨卫院士的报告高屋建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深刻的启示。
报告会后,杨卫院士与刘昌胜校长共同听取了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杨小权教授、毛晓晔副教授和李阳副教授近期研究报告,对青年学者研究方向和进展给出指导意见。杨卫院士与刘昌胜校长围绕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学科发展方向热烈讨论。力学作为基础科学,是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石,在科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础科学的指导作用,提升科研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要紧密关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通过解决工程技术上的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大力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杨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方向包括宏微观破坏力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材料的增强与增韧、微小型航天器研制等,提出交叉力学的概念。